別有國香收不得
“五一”過后的第一個周末,我有幸隨濟南市文聯組織的“紅遍濟南”采風創作組來到中國玫瑰之鄉——平陰,在這個草長鶯飛、芳菲滿城的季節,尋著玫瑰的花香,探訪這座千年古城的紅色印記。
平陰,地處古東原之陰,東原砥平,故名平陰,此系以“平陰”命名之始。有泰山余脈縱貫,綿延重綠,望之無際;亦有黃河之水,由北而來,折彎九十,奔騰向東,晝夜不停。
平陰是中國玫瑰之鄉,平陰紅玫瑰位列中國三大玫瑰之首,也是著名的中國阿膠之鄉,“坐懷不亂”的柳下惠、明代文學家于慎行都是平陰人。
千年古城,不僅有花香,有人文,更有山水間承載的紅色精神和共產黨人波瀾壯闊的奮斗印跡。
一
熊善隆烈士故居、中共平陰縣委舊址紀念館、秦培倫烈士故居、吳鴻漸烈士紀念碑、青龍山烈士墓......一處處帶著紅色記憶的舊址遺跡,在這個暮春時節靜靜佇立,似乎在訴說著那個年代的歷歷往事,可歌,可泣。
1938年秋,中共泰西特委和八路軍山東縱隊第六支隊為開辟平阿山區抗日革命根據地來到平陰縣開展工作,1939年2月1日,根據泰西特委決定,建立平陰縣委,熊善隆任書記,大力宣傳“抗日救國十大綱領”,廣泛發動群眾,組織和擴大抗日武裝力量。
熊善隆,1911年出生,平陰縣李溝鄉胡家坡人,字荊州,號盛甫,中共平陰縣委第一任書記,平陰縣第一任抗日民主政府縣長,平阿山區抗日革命根據地的創始人之一。1942年10月7日,帶領5名同志處決漢奸偽鎮長盧緒漢時,由于漢奸告密,在夜宿錢官莊村被敵人包圍,激戰兩小時,彈盡援絕,壯烈殉國。
如今的中共平陰縣委舊址紀念館位于孔村鎮王樓村,是平陰縣保存最完好、歷史地位最重要的革命遺址,在館內顯眼處,有一張熊善隆烈士的遺照,看上去與那個年代的人沒有什么不同,但是雙目炯然,頗有俠氣,似乎在新奇地注視著這個鮮花著錦的世界,這個他們曾經用鮮血與生命為之奮斗的世界。
刑天舞干戚,丹心照汗青。
二
平陰丁泉村,曾因丁蘭孝母的故事而得名。如今,它引以為傲的卻是一位比肩劉胡蘭的英雄少年。
秦培倫,1932年出生,乳名秦三兒,平陰縣洪范池鎮丁泉村人,受父親影響,秦三兒9歲開始任平阿山區情報員,是平阿山區最機智、最勇敢且年齡最小的中共地下交通員。
秦三兒聰明機靈,經常以拾糞、探親為掩護,將信件隱藏在糞筐底、衣服鞋帽里,一次又一次地躲過敵人搜查,出色地完成情報傳遞任務,為黨的抗日救亡運動做出了突出貢獻。
1947年8月19日,秦培倫不幸落入“還鄉團”之手,敵人對他施盡種種酷刑,未達目的,又用金錢誘惑,都未令之屈服,喪心病狂的敵人黔驢技窮,當眾割去他的耳朵、鼻子,秦培倫仍寧死不屈;殘忍的劊子手又將他剖腹、挖心,最終壯烈犧牲,年僅15歲。
在秦培倫烈士故居,義務講解員、烈士家的鄰居、65歲的楊傳明老人眼含熱淚,為我們講述著秦培倫烈士的英雄事跡,述者傾情,聽者動容。
從秦培倫故居出來,路旁的幾株玫瑰花,恣意地綻放著,青石階上,坐著幾位嘮嗑的大媽,一群孩子在她們身邊跑來跳去,歡笑嬉鬧之聲在這個春日的午后格外清脆和悅耳。
年年歲歲花相似,只有物是人非。
總有人替我們把黑暗擋在了看不見的遠方,總有人替我們背負苦難,躑躅獨行。習慣了歲月靜好的我們,已經很難想像曾經的血雨腥風,曾經的暗無天日,曾經有一個十五歲的勇敢少年,身御長風,皎然日月,慨然赴死,山河泣血。
三
在山東平陰縣城西南25公里的東阿鎮政府西側有個少岱山!秲贾莞尽份d:“少岱山在東阿城東一里,橫亙廓門。以其在岱宗之西,故名少岱”。少岱山坐擁泰山西脈余勢,西望黃河,魯西平原一望無垠。山頂北端有臺,臺上建元君祠,紅墻灰瓦,飛檐花脊。祠東有管仲亭(東阿在春秋時曾是管仲的采邑)。
在元君祠南,佇立著吳鴻漸烈士紀念碑,碑的周圍,植有4棵虬龍蒼勁的五針松。
吳鴻漸,1915年出生于平陰,祖籍江蘇吳縣,抗戰前曾就讀于北京清華大學。1935年在天津參加“一二·九”運動。1936年2月參加中華民族解放先鋒隊(簡稱“民先”),不久加入中國共產黨。1937年8月隨平津流亡學生來到山東,在黨的領導下,積極開展抗日救亡運動,1939年4月被派往平阿山區,任中共平陰縣委副書記。
1939年 6月9日,平陰縣委在王樓村召開全縣活動分子會議,傳達貫徹中共六屆六中全會決議,突遭日偽軍包圍,吳鴻漸與六支隊聯絡排排長王玉堂、王樓村村長王新軒等人,為掩護其他同志,于突圍中被俘,受盡各種酷刑依然威武不屈,最終在少岱山下被敵人殺害,年僅24歲。
看著他英俊、儒雅、果敢、青春氣十足的黑白遺像,令人不由自住地想起了那個響亮的聲音:青春是用來奮斗的。奮斗的青春最亮麗和恒久!
安得萬里長風,報江山正好,猶記英名。
四
基辛格說:“中國人總是被他們中最勇敢的人保護得很好”。
無論是戰爭年代,還是和平時期,無論天災亦或人禍,每當危難之時,總有這樣一群人,以血肉之軀換取百姓平安。
在平陰青龍山烈士墓園里,長眠著著名的“平陰抗凌九烈士”。
1969年2月10日夜,正值春節前夕,黃河發生了百年不遇的特大凌洪,河水夾雜著一塊塊巨大的冰凌順流而下,向平陰縣城關公社和欒灣公社壓來。危難之際,駐平陰的濟南軍區工程兵獨立舟橋營官兵組成突擊隊,冒著生命危險全力營救被圍困的人民群眾,張秀廷、吳安余、楊成啟、王元貞、蔣慶武、周登連、陸廣德、閻世觀、楊廣佩等九名年輕的戰士英勇犧牲。
青龍山上英魂長存,山下高樓鱗次,人煙稠密,據說全國的烈士陵園多類此,這也許是后人告慰先烈的一種方式:看啊,您們曾經為之流血犧牲的理想,終于實現了;看啊,您們曾經向往的那個和平、自由與富足的時代,終于來臨。
五
行走在平陰的山水之間,用心感受著這座古城的紅花綠樹,碧水藍天,鳧趨雀躍,林水歡喧......其間最矚目的,是大片大片的玫瑰花田。黛青淡綠間,星星點點的花苞,將玫瑰的花香慢慢延染開來,如春夜細雨般不動聲色,待人發現時,襟角發梢已飽浸香氣。
平陰真不愧是中華玫瑰之鄉。
平陰人愛玫瑰,種玫瑰,從城里到城外,從田野到山間,深紅淺粉,鵝黃雪白,各種各樣的玫瑰花占據了平陰的每個角落,錦繡燦然,各不相讓,就連政府院內,都是一株株一人多高的玫瑰花樹,在這樣花香四溢的環境中辦公,他們的工作人員,一定多了份別處沒有的淡定與寬容。
平陰人賞玫瑰,更愛品玫瑰。平陰人的飯桌上,從來都離不開玫瑰花香。有玫瑰花茶佐餐,有炸玫瑰花瓣為食,更有一種平陰本地的名吃梨丸子,雪白梨肉中以紅色玫瑰花醬為餡,外裹面糊,炸至金黃,兼具梨肉的清爽與玫瑰的香甜,十分可口。
不知從何時起,玫瑰做為愛情的象征,已經成為世界的通用語言,而只有在平陰,玫瑰花是美景,是美食,更是風骨,是精神。
南宋姚寬在《西溪叢語》中,將名花分作三十客以喻三十類人,其中“牡丹為貴客,梅為清客,蘭為幽客,桃為妖客……玫瑰為刺客”。后人認為,由于玫瑰莖上銳刺猬集,因此形象地視之為“豪者”,并以“刺客”稱之。
司馬遷在《刺客列傳》后記中說:“此其義或成或不成,然其立意較然,不欺其志,名垂后世,豈妄也哉!”
這種扶弱拯危、不畏強暴的英雄主義精神,這種不畏犧牲,舍生取義的剛烈精神,這種不為強暴,敢于反抗的俠義精神,才是玫瑰真正的風骨,也是遍布平陰山水間的紅色寫照。
玫瑰花開,別有國香。
作者簡介:孟婧,女,全國公安文聯作協會員,濟南市作協會員,濟南公安文聯作協副秘書長,已在《山東工人報》《齊魯晚報》、濟南公安文聯公眾號等媒體刊發散文、影評隨筆等文學作品數十篇;另有多部電影劇本或網劇播出或獲獎,其中:普法劇《天使與魔鬼》《鮮花盛開的日子》《職場血案》《網管的秘密》分別在CCTV2、CCTV12和廣西衛視播出,電影劇本《國家陰謀》獲“2015年北京影協杯”劇本三等獎,電視劇《獵擊者》正在創作中。已出版隨筆集《容易誤解的一百個歷史問題》(青島出版社)等作品,現為濟南市公安局民警。
責任編輯:劉娜
熱門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