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奉獻不講條件 想辦法不找借口 ——六盤水勺米派出所創“楓橋”在路上
“談奉獻不講條件,想辦法不找借口。”在和六盤水市水城區公安局勺米派出所所長鄧兵的聊天中,他不時地提起這句話,一問才得知,原來這是他們的所訓,就掛在他們黨建活動室的墻上。
創建于1992年的勺米派出所已走過三十個年頭,轄區總體呈現出“礦企多,景區廣,人流量大”的治安特點。近年來,勺米派出所先后被省公安廳評為執法示范單位、貴州省公安機機關“文明示范窗口”,被省公安廳、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評為全省優秀公安基層單位,先后榮獲集體二等功一次,集體三等功一次, 2019年被公安部評為一級派出所。
在勺米派出所的黨建活動室里,一個個獎章、一個個榮譽牌記錄下了三十年里一代代勺米派出所人的辛勤付出,而榮譽還在繼續,勺米所人的奉獻與服務也未曾停歇。
腳底有泥才能心中有民
初冬的清晨,云霧漸褪,金色暖陽下的玉舍國家森林公園景色迷人,充滿魅力。
這也是勺米派出所民警李俊霈的每日打卡地。
“李警官明天幫那兩臺房車的游客帶點洋芋、白菜上來嘛,他們進出一趟景區不方便。”見李俊霈到來,景區保衛科科長李健熱情地上前打招呼并托他給游客帶物資。
“要得,還需要啥?” 李俊霈習慣性的掏出筆記本,依次記了下來。
帶米帶菜、幫買生活物資、或是幫取快遞……這些都是李俊霈的日常
“旅游旺季的時候,很多外省的房車自駕游客會選擇在森林公園駐扎一段時間,難免會缺東少西,我每天到景區巡邏,順便就記下他們的需求,第二天到崗的時候再把這些物資分發給他們,還能給他們介紹六盤水的本地特色,順便提醒安全防范,這些都是舉手之勞的小事。”
當玉舍景區的專職“跑腿小哥”——李俊霈說,這活他樂意干。
針對節假日、滑雪季等人流量陡增的時段,勺米派出所在景區設立“反詐小站”、“黨員服務崗”等,既宣傳了反詐知識,守住了群眾的“錢袋子”,又服務了游客,成為了康養水城建設中的一張特色的公安“名片”。據統計截止目前,共服務游客12.5萬余人次,幫助群眾排小事解小憂1630余次。
群防群治守護共同家園
在不斷深化改革中,勺米派出所主動融入“一中心一張網十聯戶”機制,依托“一村一警”建設,通過“警村司”聯動、“警地企”共建等協同治理模式,做到了轄區內各支力量有效整合。
11月15日晚9點,派出所突然接到范家寨村候姓村民報警,說是自家的三頭耕牛不見了。
“警官啊,我那三頭牛是準備過年賣的,要賣5、6萬塊錢啊,這下跑丟了,我這一年就白干了……” 候姓村民急得語無倫次地直念叨。
接警的是值班民警李世鵬。
干了十幾年的基層工作,經驗老到的李世鵬一聽情況心里面已然有了謀算。
“放心,你家的牛丟不了,天氣冷你們回家等通知吧,找牛的事情交給我們。”安撫完報警人情緒后李世鵬便著手安排大家找牛。
一邊調取耕牛丟失附近的監控進行查看,一邊聯系駐村輔警,讓他們通過警民溝通群發動各村村民一起找牛。綜合指揮室這邊也發動“勺米義巡”的力量進行實地查找。
寒夜里更深露重,山里的氣溫不到5°,李世鵬帶著3名輔警在野外找了整整一夜仍舊不見牛的蹤影。
天漸漸亮了,牛還沒找到,折騰了一夜眾人雖然都已疲憊不堪,但誰也沒有說一句算了。
早上七點,鄰村村民在微信群里說在森林里聽到了牛叫聲,得知這一情況后李世鵬立即帶人趕過去。
“應該就在這附近,大家分頭找。”繼續往林子深處找尋,果不其然,三頭牛正在悠閑地漫步吃草。
早上9點,侯姓村民辦完交接手續,連聲道謝地牽著三頭;亓思。
“我們轄區有大量企事業單位的安保人員,這是一支相當有潛力的社會治安輔助力量。”鄧兵告訴記者,為了解決管轄面積大、人口多,警力嚴重不足的難題。勺米所創新開展“勺米義巡”群防群治工作新模式,吸納轄區企業安保力量、退伍軍人等治安積極分子,加入勺米鎮群防群治工作中,組建“勺米義巡”隊伍,旨在深入推進社會綜合整治,構建社會治理新格局,不斷營造“社會治安人人維護、綜合治理人人參與、平安成果人人共享”的良好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局面,最大限度把群眾組織發動起來,讓信息觸角延伸到村小組,做到情報信息快速及時預知。
截至目前,“勺米義巡”隊伍開展巡邏防控100余次,開展法律知識宣傳28次,協助社區警務人員化解矛盾糾紛30起,提供可疑線索8條,群防群治工作取得了階段性的成果。
多元聯動“調”平安“解”心結
今年4月,勺米派出所接到了一個棘手案件,轄區內一家公司在建設養殖場時,與村民發生了土地糾紛,涉及土地面積存在爭議、賠款計算方式也不清晰,且雙方態度堅決。如何破解?派出所立即聯系村支兩委、法庭、司法所,與各方聯合上門擺道理、講法律……不久,雙方達成一致,握手言和。
聯動調解為了高效服務。鄧兵說,勺米派出所在“一村一警”的基礎上,整合當地各方資源,創新探索“多元聯動”調解機制。
“這是老祖宗定下的規矩!你說了不算!”
當魚塘村駐村輔警肖正廣趕到矛盾現場的時候,糾紛雙方都僵持在地里,寸步不讓。
原來久病在床的張老漢撒手人寰,彌留之際,張老漢將自己的土地給兩個兒子做了繼承分配,然而沒過多久,兩個兒子卻因為界線不明確的問題鬧得不可開交。
在張老大看來,老父親當初明明說了“直到堡坎”,而老二卻怎么都想不通,自從父親臥病在床,自己就一直為他端屎端尿,老父親怎會厚此薄彼,給老大還多分些?
了解事情原委后,肖正廣立即將情況向矛盾糾紛多元化解領導小組辦公室進行了匯報,并按照三級聯調方案中的“一級第七類”組織人民調解。
考慮張家人是魚塘村的土生苗族,漢語溝通存在困難,肖正廣還特意邀請了懂苗語的人民調解員劉才維參與調解。
我什么都不要,只要一個公平。
連續兩次調解,肖正廣也進行了大量的走訪調查,跟著當時在分配現場的村民和村干部在地里反復確認,向雙方還原并且不停的解釋張老漢當時的真實意愿,張老二依舊不能接受。
的確,張老漢病倒后的飲食起居一直是張老二在照顧,而比起老大的家庭情況,張老二的確非常困難,要知道,在農村,土地意味著家庭的收入來源,看著張老二家嗷嗷待哺的兩個小孩,肖正廣感覺心里也不是滋味。
這一次,從張老二家出來后肖正廣決定向領導小組辦公室建議:請法庭、司法所、國土所參與,啟動多元調解。
最終,在魚塘村人民調解委員會的組織下,法庭、司法所、國土所在充分尊重逝者意愿的前提下,參考了履行贍養義務的實際,最終雙方意見達成一致,并請相關部門對土地進行了測繪,經法庭司法確認,一份人民調解協議最終達成。
制定聯調方案,對糾紛進行分級分類調解是勺米所的又一創新。按照“屬地管理”和“誰主管、誰負責”的原則,結合轄區實際,將矛盾糾紛從小到大分為一類二類三類,分別用藍色、黃色和紅色進行標注,一類藍色情況,由村居、駐村警務室、村級人民調解委員會或駐礦(校)警務室、企業人民調解委員會具體開展調解,而二類黃色,是由派出所、司法所、鎮級人民調解委員會具體開展調解,再到三類紅色,由黨委政府牽頭,派出所、司法所、法庭、鎮級人民調解委員會或專業性、行業性人民調解委員會及政府相關職能部門共同參與調解。
時刻解決群眾的急難愁盼問題
前不久,市民王女士妊娠7月有余,由于患有妊娠期高血壓,出門一趟很是不便,她通過“涼都小警”短視頻賬號了解到派出所可以代辦戶籍業務,于是便找到了駐村輔警鄧先躍,鄧先躍當場為王女士辦理好了相關業務,事后又將辦理好的戶口本送到王女士家中。
“真是又快又方便,民警還能把戶口本送到家中。”拿到新戶口本的王女士向鄧先躍豎起了大拇指。
在勺米派出所,每個駐村輔警都有一個警務包,內含入戶工作必要材料,包括但不限于宣傳資料、材料紙等,方便上門開展工作以及代辦服務,隨著互聯網以及社交軟件的不斷發展,民警、駐村輔警進圈入群,將警務室“搬”到了手機里,即是指尖警務,也是口袋警務,群眾足不出戶就可以享受咨詢服務、辦理一些簡單的公安業務。
勺米鎮下轄有6個行政村, 27個基層大網格、58個基層小網格,勺米派出所以對應村居網格為原則,以村居警務室為支點,聯合網格員、聯戶長常態化開展“一標三實”信息采集工作,從順民意、解民結、化民怨、暖民心、保民安、護民利、惠民生“的“七小警務”入手,做實“口袋警務”,通過開展巡邏防控、警情先期處置、服務群眾、矛盾糾紛排查調處、治安社情民意信息收集研判等工作,為及時調整警務工作中心提供了依據,真正讓群眾享受到安全和便利。
“我們一直在思考這個問題:群眾如何參與到法治中國的建設?在黨的二十大報告中我找到了答案——堅持全面依法治國,推進法治中國建設。我想告訴大家的是:看見親朋好友喝了酒,提醒他一句不要酒駕,看見兩口子鬧別扭,提醒一句‘兩口子吵歸吵鬧歸鬧,別讓暴力橫行霸道’,也許就阻止了一件悲劇的發生,其實我們每個人都能為法治中國建設做貢獻。”鄧兵說。
編輯:劉娜
熱門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