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ead id="7xjb5"></thead>

        <progress id="7xjb5"><th id="7xjb5"></th></progress>

          <rp id="7xjb5"><b id="7xjb5"><span id="7xjb5"></span></b></rp>

            <output id="7xjb5"><listing id="7xjb5"><noframes id="7xjb5">
            <menuitem id="7xjb5"><font id="7xjb5"><menuitem id="7xjb5"></menuitem></font></menuitem>

              中國人民公安出版社 主辦  中國社會主義文藝學會法治文藝專業委員會 協辦

              您當前的位置:首頁 > 年度精選

              父親的警服

              來源:群眾出版社 作者:梁藝

                1970年,父親由工廠調入公安機關。那時,公安系統的派出所、看守所、治安隊等基層機構均實行服裝公用制,民警若因執行任務需要公開著裝,經領導批準后方可穿上唯一的備用警服。父親很幸運,分到交通隊做了一名崗臺民警,從而擁有了一套屬于自己的66式警服。

                66式警服呈上綠下藍顏色,其實就是不折不扣的空軍干部服。由于來自二次回收品,衣領磨損厲害,露出了毛邊,還殘存些許泛黃的污漬。盡管這樣,父親仍如獲至寶,回家后挪出大木盆倒入溫水,與一群家庭主婦擠到樓道里埋頭搓洗,直至那塊洗衣皂塌陷大半。時值回潮天氣,警服到了第二天一早仍滴答著水珠,偏偏這時縣公安局來電話催促緊急集合,父親只好套上濕漉漉的衣服就往外走。

                1972年,公安部出臺有關改革人民警察服裝的通知。交警系統率先換發了斜紋布的白色單警服,另外配發了大檐帽、雙接頭皮鞋,以及棉大衣、雨衣、解放鞋、挎包、水壺、武裝腰帶等軍用裝備,交通民警單靠僅有一套警服打天下的窘困有所改善。父親穿上新警服,特意去鎮上的照相館拍照留念,小縣城的現役軍人本來就不多,上白下藍加上領口掛紅旗的海軍裝束更為罕見,父親走在路上,“回頭率”瞬時爆棚。

                72式警服保留了軍裝的傳統式樣,講究領口緊閉。盛夏,鐵皮裹頂的交通崗亭被烈日烤得滾燙,父親和同事們堅持對照警容鏡子整理風紀扣,一絲不茍地指揮來往車輛,任憑汗水滲透警服。

                因為白色警服與軍裝相似度極高的緣故,父親曾經遭遇啼笑皆非的場面。那是他參加一次進山搜捕盜竊耕牛團伙的行動,對方仗著人多勢眾,做著垂死掙扎的反抗。過路群眾看到民警們與嫌犯搏斗的激烈一幕,趕緊到生產大隊報告,慌亂中錯將公安人員講成了解放軍部隊,結果以訛傳訛,最后變成了“海軍戰士圍捕敵特被打傷”的描述。打傷“最可愛的人”,這還了得?村莊頓時群情激奮,純樸的近百名村民操棍提棒,紛紛怒吼著沖向現場,很快幫助民警擒獲這股氣焰囂張的慣盜。

                進入20世紀80年代,廣大公安交通警察站到了捍衛改革開放事業的前沿,亦成為改革開放發展的受益者。1981年,的確良布料風靡市面,竟然到了憑票限購的地步。父親領到了數套同等質地的制式夏裝,面料挺括且透氣性好,讓母親好生羨慕。

                1985年,南寧交警換著83式警服。那年夏天,父親到自治區公安廳開會,會場里,代表兩代警服的橄欖綠與純白色涇渭分明。有些換了裝的參會民警佩戴起藍盾肩牌,大檐帽則采用馬鞍形帽型,還增添了黃色袖線和肩絆等專用配飾。父親感受到了時代的進步,頓覺自己“土里土氣”;氐絾挝缓,他和別人聊起南寧之行的所見所聞,總要提到83式警服,他說:“城市交通在發展,咱們交警形象同樣與時俱進,也要享受改革帶來的實惠。”

                果然,1985年以后的警服改革加快了進程。常年戰斗在馬路一線的交警享受到優先裝備的待遇,比如其他警種還穿著的確良罩衣,交警已開始配發風衣和馬褲呢冬服,據說參考了部隊團級干部的著裝標準。

                1989年,自治區公安廳發出換著89式警服的通知,增發了長袖內襯衣和棗紅色領帶。領帶屬于舶來品,讓習慣風紀扣的父親和民警們犯了難,他們反復試著纏繞,愣是打不成結扣。不知道誰提的議,最終模仿少先隊員的紅領巾,打了一個粗大的死結,結果弄了半天竟然解不下來。這個笑話在隊里流傳了多年。

                1990年“五一”前夕,父親的衣領上又有了變化。他那副20年一貫制的紅領章被金屬質領花所代替。緊接著,女交警戴的大檐帽改成了短立筒有檐帽。那些年,公安交警承擔的城區交通管理、市容整治、涉外警衛任務逐漸增多,上級對交警隊伍提出了更高要求。從那時起,父親上崗執勤時必須佩戴白色手套,指揮手勢標準規范,輔以鐵制哨子。同時,交警隊首次引進港警版的紅色反光背心,愈加貼近國際化發展。

                1992年,父親在《廣西日報》上關注到全國公安機關即將實行人民警察警銜制度的新聞。次年,他和同事們佩戴了警督或警司警銜,領口金光璀璨。父親最欣賞的莫過于換發了名為“一拉得”的簡易式領帶,免去了過去纏繞的麻煩。

                2000年,99式警服定型,父親再次迎來從警生涯中的服裝變革。藏藍色警服、銀閃閃的警銜配件完全顛覆了人們對傳統警服的軍綠色印象。新式警服設計科學合理,摒棄了老棉襖的沉重臃腫,例如多功能大衣輕盈暖和,面料可以防御雨水侵襲。父親感受最深的,是單位第一次來了生產廠家的測量人員,現場量身定型,徹底轉變老式警服單一的號型。

                穿著新式警服,每逢雨季,父親不用擔心像以前傳統黑色雨衣容易與暗色雨景融為一體,不便交通指揮,而是自信滿滿地站到水淹路段中央,為過往車輛充當醒目的“路標”。高亮度的衣服銀色涂層,在暗色的天氣下閃閃發光,胸口配置了對講機,使父親指揮的手勢靈活許多。

                父親感慨:“一代又一代的警服改進,讓我們在執勤崗位上輕裝上陣。這不僅是一件衣服,更是國家對我們民警的關愛,對社會和諧寄予的厚望。”

                父親退居二線的那幾年,仍堅守在交通事故處理調解崗位。他一直強調“形象重于生命”的理念。在他眼里,警服不是一般的衣服,而是承載著一份使命與擔當。因此他十分愛惜警服,生怕熨斗將警服燙破燙皺,便用搪瓷口缸盛滿開水反復熨燙的土辦法,確保每天以嚴整的警容警姿出現在工作崗位上。

                2005年,參加公安工作滿35年的父親光榮退休。他在閑暇時清理大衣櫥,總會翻出警服,或熨燙或晾曬,恍若捋著那些波瀾不驚又情深似海的從警歲月,充滿欣慰與珍愛。

               

              如轉載請注明信息來源!
              責任編輯:方莊   
               

              加入收藏 - 設為首頁 - 關于本站 - 廣告服務 - 免責申明 - 招聘信息 - 聯系我們

              版權所有:中國公安文學精選網  京ICP備13023173--1號

              农村野战videossex_两个人好看的免费视频_被部长连续侵犯中文字幕_狠狠色丁香久久婷婷综合
              <thead id="7xjb5"></thead>

                    <progress id="7xjb5"><th id="7xjb5"></th></progress>

                      <rp id="7xjb5"><b id="7xjb5"><span id="7xjb5"></span></b></rp>

                        <output id="7xjb5"><listing id="7xjb5"><noframes id="7xjb5">
                        <menuitem id="7xjb5"><font id="7xjb5"><menuitem id="7xjb5"></menuitem></font></menuitem>